【大咖故事】001-刘宏斌院长:用最小的创伤解除胃肠肿瘤患者病痛

来源: 日期:2024-05-20点击:
专家心语: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患者能把性命托付于我,对我来说就是莫大的信赖和荣耀。能让每一位患者吃好、喝好,用最小的创伤解除病痛,是我毕生追求的目标。医术乃至精至微之事,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更是我对患者的承诺。”

 

           ——长安医院肿瘤医院刘宏斌院长



 

 作为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急重症外科专家工作组副组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普通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军普通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安医院肿瘤医院院长、普通外科主任刘宏斌教授在微创医学外科领域,不仅是西北地区公认的“一把刀”,而且在全军、全国也名列前茅。

     他率先在西北地区开展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及达芬奇机器人胃癌规范化手术,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精准服务,并快速做到了全国同行领先的水平;在国内外首创单通道袢式间置空肠吻合术、残胃癌术中食管空肠三角吻合术,显著改善胃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荣获中国医师最高奖项、第十一届中国医师奖;获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五百例里程碑纪念奖……在胃肠外科领域达到了这个行业领域的高精尖水平。

 

01
打破传统率先引领 ,挑战小切口里的大手术

 

     看到临床上众多饱受胃癌病痛折磨的患者,刘宏斌院长一直在思索,如何让患者以最小的创伤代价把肿瘤切除得更干净,淋巴结扫除更彻底,取得最佳的疗效。当他看到微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视频时,被深深震撼!“太神奇了!”腹腔镜就像医生的另一只眼睛更便于看清病灶,细长的手术器械好似延长的双手,让手术操作更便捷,患者创口更小、疼痛感更轻,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刘宏斌院长开始去深入研究腹腔镜技术在胃癌根治术方面的应用。  

     腹腔镜最大的难点在于,腔镜中呈现的画面是二维的,要达到高度熟练,才能进行手术。最关键点在于:双手的灵活和配合。失之毫厘的偏差就会损伤邻近重要的器官、血管和神经。只有熟能生巧,才能做到炉火纯青滴水不漏。在当时的条件下,他发明制作了个“训练神器”——在简易的纸箱里点上蜡烛,用单只眼透过纸箱的小孔练习。他经常勾着腰、眯着眼,双手插到纸箱里练习,一站就是一天。刚开始是练习夹箱子里的豆子,透过箱孔,拿镊子或筷子夹起豆子放到另一只手拿的勺子里。后来练习穿针,左手拿穿针器,透过箱孔,右手拿镊子在纸箱里面穿针……蜡烛很刺眼,常常是练得眼睛疼得难以忍受才停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刘宏斌院长率先在西北地区成功开展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各地患者纷沓而来。

 

(刘宏斌院长作为评委受邀参加中日胃肠无剪辑视频大赛)

 

 

     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是胃肠外科难度最大的手术,也是腹部外科手术中难度最大的手术之一,要通过腹部几个如钥匙大小的小孔操作切除病变的胃,还要清扫肿瘤引流区紧邻大血管及重要脏器的十几组淋巴结。手术难度及风险大、手术技术要求高,因此在最初开展时期,国内外仅有少数几个顶尖级医院的少数医生能实施此类手术。 刘宏斌院长是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第一位挑战如此高难度技术的,他在最短时间内将腹腔镜技术熟练掌握,并快速做到了全国同行领先的水平。
   作为专业内的顶级专家,刘宏斌院长先后受邀参加由中国医师协会腹腔镜外科医师培训学院、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机器人与腹腔镜外科专业委员会、中国腹腔镜胃肠外科研究组共同牵头组织的《中国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质量控制专家共识(2022版)》研讨会,由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上消化道学组、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胃肠病学分会牵头组织的的《机器人胃癌手术消化道重建及操作指南中国专家共识》初稿讨论会,与行内专家们共同讨论和磋商、制定手术操作诊疗规范,完善胃癌根治术质量控制体系及标准,为国内同行立下手术参考标准,为更多胃癌肿瘤患者选择更精准的治疗方案提供建议。
02
创伤小恢复快,精湛技术造福胃肠肿瘤患者

 

     刘宏斌院长的手术以稳、准、精、巧、快著称。通过腹腔镜精准切除肿瘤,切除范围小,创伤小,手术出血量极少。在保证肿瘤根治性的前提下,强调“微创”及“功能保留”,减少患者术后痛苦,并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患者术后第一天进流质饮食并下床活动,术后1周康复出院,术后恢复时间最短的仅为5天,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同时通过多学科协作和医护一体化协同实施,加速康复外科管理理念,凭借精准的术前评估、娴熟精致的手术技巧以及精细的围手术期管理,刘宏斌院长在各类胃肠肿瘤手术的治疗做到了得心应手,即使面对情况复杂、风险极高的超高龄患者,他也从容不迫、应对自如。

     96岁的老人因头晕贫血、反复呕血就诊,检查发现已经是胃癌晚期。在此之前,老人已经辗转五六家医院被拒收。儿女们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慕名找到了刘宏斌院长。老年人年龄大,基础病多,体质差,血管脆性增加,血红蛋白极低,术中风险极高!看着患者和家属期望的眼神,刘宏斌院长迎难而上,不放弃任何一丝救治患者的希望!他带领团队认真制定术前方案,并做出周密的预案、术前检查、准备。腹腔镜胃癌切除术难度高,解剖复杂,不但要精准切除肿瘤,还要保护重要血管和神经。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容不得丝毫懈怠。他以扎实的解剖知识,在手术中进行周围组织、血管的分离,在精准细腻的操作下,一层层“抽丝剥茧”,成功的实施了胃癌根治术,并清扫了相关区域淋巴结。术后老人恢复良好,很快就能开心地吃饭了。

 

 

 



(刘宏斌院长及团队进行胃癌根治术中)

 

     90岁的郭奶奶,因腹痛、腹胀伴恶心、呕吐,经腹部CT查体提示:回盲部肠壁增厚,肠腔狭窄,肠梗阻。患者家属慕名来到刘宏斌院长处就诊。仔细分析病情后,刘宏斌院长考虑郭奶奶可能患了结肠癌,腹痛、梗阻的原因是由于肿瘤堵塞肠道引起的,经进一步肠镜检查后也证实了他的判断,提示结肠癌并伴有出血。患者已经腹胀、进食困难,如不手术治疗,病情越来越重甚至危及生命。鉴于患者既往有冠心病病史等多种基础疾病,同时结肠癌导致肠梗阻并发症,患者全身状态欠佳,营养状况极差,手术治疗风险很大。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出于对刘宏斌院长充分的信任,患者家属决定行手术治疗。经过约一周的相关治疗改善心肌供血,同时给予输血、静脉营养支持,待患者相关指标改善、平稳后,刘宏斌院长及团队为患者实施了右半结肠切除+回结肠端侧吻合术,历时1.5小时手术顺利完成,术中出血仅50ml。术后护理团队为其进行加速康复护理,患者术后20小时即下床活动,恢复良好。

     类似这样诸多疑难病例患者得以成功救治的手术病例数不胜数。刘宏斌院长把每一台手术当成艺术品,他认为手术应该如艺术一样追求卓越,患者的康复就如同艺术家完成作品完美收官一样,是最大的满足,是最有成就感的时刻。

 

03
高标准、严要求,只为高质量诊疗患者

 

    “现在是7点30,我们开始交班”这是刘宏斌院长宣布早交班开始的一幕。雷打不动的时间,刘宏斌院长带领团队,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中,始终坚持着规范、严谨的交接班制度,只为了高质量、高安全的救治患者。

     参加过刘宏斌院长科室早交班的人心中都会生出由衷的敬佩与赞誉。多年的军旅生涯,刘宏斌院长身上洋溢出一股敢于拼搏、严于律己、勤于创新、勇于超越的的精神。在这种精神的影响下,科室团队氛围、学科建设、医疗质量规范不断提升。每天交班,所有医生都会把当天手术患者的术前检查、准备、手术方案、预案措施,前一天手术过的患者的治疗情况、病情变化、恢复情况,新入院患者的病史、查体、诊断等情况通过多媒体逐一汇报。目的是在于让医生和护士在第一时间全面了解患者病情的同时,在接下来的治疗中,能精准、快速地给予患者综合全面的治疗、护理、康复建议。同时通过刘宏斌院长的分析讲评,也是对团队年轻医生的一次次带教指导、学习提升的过程。在刘宏斌院长院长的言传身教下,他带领的团队作风扎实、团结奋进,胃肠肿瘤高精尖手术均已在治疗团队常规开展。

 

(刘宏斌院长及团队术后查房中)

 

     他经常说,“患者能把手术交给外科医生做,是对我们胜过任何家人的信任,我们一定要对得起患者的这份信任!”多年来,刘宏斌院长每天都是从早上7点上班一直忙碌到晚上10点,手术台前常常一站就是一天,有的一台手术长达5个小时。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让他的胳膊、肩膀都落下了职业病。即使如此的忙碌,但刘宏斌院长坚持夜查房、周末查房,甚至大年初一也常是在病房、手术室度过的。每天无论做手术到多晚,他都一定要进行夜查房,了解患者的状况,给主管医生、值班医生交待好重点关注事项,警惕患者病情变化,同时也让患者和家属感到安心,利于更好的恢复。患者出院后随访也成为科室的日常工作,真真正正地做到完全以患者为中心,确保术后患者的并发症降到最低,达到理想康复效果。

     刘宏斌院长精湛的技艺和谦和的态度,常怀仁爱之心的大医风范,在患者中有口皆碑。在追求卓越、更好为患者服务的路上,刘宏斌院长永远葆有执着和热情,不断开拓进取,尽最大的努力让患者满意!

 


供稿:宣传科唐婷
审核:唐挺
排版:宣传科王新龙
编审:宣传科唐婷

 


 

快捷导航